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站内搜索:

 

《天津日报》——王丽平 张萍萍:打造硬核技术体系夯实天津高质量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2-06-26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打好研发创新、平台服务、政策保障、产学研融合的组合拳,构筑硬核技术体系,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企业:畅通技术链条,打造研发创新体系


我市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培育了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为进一步释放创新能量,应围绕高端制造业构建“技术研发+技术攻关+特色成果”立体创新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联动,打造技术体系。


一是,强壮“链主”企业,发挥技术研发优势。依托我市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库,遴选“一主两翼”产业链条上有核心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在研发、融资、用工、行政审批以及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重点培育,发挥引领作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解决共性和系统性技术难题。二是,培优中小企业,发挥技术攻关强势。依托“津种子”企业库,选出聚焦主业、发展潜力大、技术实力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继续强化“扶强+扶智”天津模式,培育并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上关键创新环节,集中力量解决技术攻关与应用瓶颈问题。三是,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新型创新发展生态圈。采取“龙头+孵化”产业发展模式,以“全链条”思维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吸引不同能力的创新企业围绕龙头企业体系进行应用创新,以点带面形成集群,推动企业之间多维度、多触点的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发展。


平台:完善创新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我市已搭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赋能效应,应持续优化科技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多样化、宽领域、功能完善的“科创服务新高地”。


一是,推进“科创中国”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围绕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创新需求,积极引入并利用“科创中国”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抓住“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利用天津海外工作站、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等资源,组建集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于一体的专业团队,打造从海外孵化、筛选项目到本地产业化于一体的离岸创新孵化基地。二是,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整合高水平创新人才、一流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以及涵盖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等创新服务机构的全市科技创新要素信息,编制天津“科创资源地图”,形成创新要素汇聚、创新服务集成、创产精准对接、平台链接融合四大功能,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重大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等信息的“一图尽览”和“一站呈现”。


政府:政策精准发力,搭建政策保障体系


围绕制造业立市,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为进一步发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还需加大对项目扶持、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精准施策力度。


一是,抓牢重大项目建设,抓实项目引育和跟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布局,聚力“招大引强”与“培大育强”,引进并培育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支保姆式工作队、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形成引进一个、跟进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二是,重视柔性引才模式,建立“人才工作站”和“人才飞地”。加快增建海外人才工作站、市外人才工作站、本地“候鸟人才”工作站、人才联络点,通过三站一点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联手,开展以课题研究、项目合作、咨询顾问、技术指导等人才合作形式延长招才引智路径;鼓励在天津市外智力密集城市设立“人才飞地”,采取“政府搭台引导、部门联合、企业运营”的工作模式,把飞地打造成招才引商的前台。三是,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链,实施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推行金融链长制,遴选有业务优势和资源支撑的银行作为链长单位,定期调度基金公司、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链条上的工作进展,及时接收并掌握重点产业链上企业的金融服务诉求,采取“一项目一策”的方式,在服务团队、贷款规模、授信条件以及融资利率等方面提供专项政策支持,做好产融合作、银企对接,实现金融链与产业链的“链链对接”。


产学研:驱动校企融合,培育协同创新体系


我市通过建立海河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形式,突破创新主体间壁垒,实现创新载体深度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还需要走好“第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走好“第一公里”,瞄准科研方向。产学研融合的首要关键一步是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找准技术创新源头方向,减少研究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鼓励科技型领军企业联合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的创新资源,建立高水平创新联盟或联合实验室,形成对话机制,以消除高校实验室研究和企业实际技术需求之间的研究差异,为产学研融合锚定技术创新方向。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快速承接。产学研融合的最后关键一步是将科研创新成果由“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采取“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企业与海河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产学研创新载体之间的联合攻关;建立“楼上科研楼下转化”的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着力打通区域间、院校间、机构间、企业间的边界,实行“沿途下蛋”机制,促进“基础前沿、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一体联动,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

主校区地址:中国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邮编:300384 电话:0086-22-60215678 传真:0086-22-60215555津ICP备05003119号 津教备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