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正文
站内搜索:

 

“七新”改革进行时|党委教师工作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朱瑞刚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  阅读量:()



本年度,党委教师工作部将围绕学校“七新”改革发展思路、实新行动“三大工程”,聚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生态,师德师能双驱推进,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教师新境界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强化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二是发挥榜样作用。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理榜样”“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先进典型开展“明德讲堂”师德巡讲。三是营造尊师氛围。办好师德示范月、新聘教师入职仪式、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四是筑牢师德底线。通过以案为鉴、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发挥师德失范行为警示震慑作用。


服务重点学科发展,建强领军人才队伍

一是精准引进博士点学科、申博学科领军人才。在保持材料、化学、计算机等优势学科引才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加强引进拟申报博士点的物理、机械等学科领军人才,每个申博学院物色、推荐领军人才1—2人。二是实施明理学者“新基石计划”。针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特点,实施“以人为核心”的资助模式,强化生活待遇保障,加大科研启动经费使用自主权,支持基础学科人才开展原创性、长周期研究。三是增强引才软实力。通过实地拜访、邀请到校、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加与拟引进人才的联系频次,围绕工作支持、生活保障等事宜加强沟通,打好引才“感情牌”。四是加强自主培养领军人才。对标申报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的关键指标,结合现有人才学术专长、科研成果和发展潜力,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提升方向。五是提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质效。针对柔性引进人才的特长和学校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考核目标,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支持措施挂钩。


高质量落实新教师补充计划,延揽优秀青年人才

一是举办第六届“明理学者”国际论坛,不断扩大“明理学者计划”引才品牌效应,主动对接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引才“轻骑兵”,开展线上“云招聘”,拓宽引才视野。二是发挥学院引才主体作用,通过以才引才、以会引才、开展学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学院发展所需的优秀博士、博士后。三是把好招聘入口关,通过查阅档案、背景调查、面谈等方式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师德师风、职业操守、综合素质等情况。


实施“明理博士后”支持计划,促进博士后培养提质升级

一是提升博士后工作质量,从科研经费、工资薪酬等方面分梯度支持入站博士后,重点支持国家、天津市博士后人才项目入选者。二是统筹博士后入站与新教师招聘工作,优秀博士后出站留校可不纳入预聘制管理,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三是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争取博士后政策资源支持,提升青年教师和博士后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一是制定《教职工培训实施办法》,统筹开展教师岗前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教学工作坊、名师讲堂、国内外访学交流等培训项目,增强培训工作系统性、协同性。二是办好“明理青椒沙龙”,扩大学院涵盖范围,为青年教师搭建高水平跨学院、跨学科交流平台。三是积极挖掘校内外优秀培训师资,丰富教师培训资源,提高教师AI数智教学能力,以金师推进金专、金课、金教材建设。


做好新聘期岗位聘用工作,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健全教师低聘和转岗退出机制,对于少数完成聘期任务差的教师予以低聘,对于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教师,转至教辅或管理岗位。二是完善新教师预聘、高级职称教师准聘机制,加强预聘、准聘制年度及中期考核,通过延长预聘期、低聘、转岗等方式,增强新教师预聘制弹性。三是探索实施团队聘用制,推进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创设团队成员各尽所长的制度环境,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和重大成果。四是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评聘管理,辅导员教师可在同级职务内应聘高一级岗位,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改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绩效考核,增强激励作用

一是对标天津市高校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考核指标体系,科学设定学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更加突出KPI指标,充分考虑各学院不同特色。二是强化基本任务考核,将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切实发挥绩效工作激励约束作用。三是增强绩效奖励金激励力度,由本科教学、科研、学科与研究生、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国际化建设等6项重点工作考核部门以抢分方式核计各学院奖励额度,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四是精简突出业绩奖励项目,强化标志性成果导向,通过精准激励催生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充分发挥职称工作“指挥棒”作用,突出质量导向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依据学科特点和岗位差异推进分类评价,重点学科教师晋升教授一般要求主持Ⅳ类及以上科研项目,教学为主型教师注重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评价,实验教师着重考察实验教学和技能水平。二是健全评审机制,通过强化同行专家外审、设置参评指标等方式,提升正高级职称评审质量,突出竞争导向。


优化人才服务,营造尊才爱才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构建院校联动、部门协同、系统推进、快捷高效的人才服务机制。二是健全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形成人才需求动态摸排、分层处理、定期会商、跟踪落实、信息反馈的工作闭环。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

主校区地址:中国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邮编:300384 电话:0086-22-60215678 传真:0086-22-60215555津ICP备05003119号 津教备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