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正文
站内搜索:

 

【天理行动】铸魂育人,追求卓越,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25 作者:郭凯 来源: 研究生院  阅读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十项行动”部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天理贡献。


实施“领航”计划,稳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方位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筑路。持续加强研究生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考查目标。建立了11门优秀思政示范课程,以点带面,构建思政课课程群,利用思政课程带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实施“鸿雁”计划,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开展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选。2022年共立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59项。凝练、总结、推广学校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培育国家级、市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优势重点项目。从2020年7月正式启动,共评选出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获得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严把培养质量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关键环节质量监控与督导,以学生参与度、学术贡献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以校级督导为主导,关注监督、检查与评价,强化对二级学院的检查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评价,参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不断加强论文盲审工作力度,博士学位论文全部进行第三方盲审,硕士学位论文也全部进行盲审,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切实发挥论文评阅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


学校督导组专家对博士论文答辩过程进行线上督导


实施“蓝海”计划,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断完善。深化合作,发挥好联合培养单位特有资源优势,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及相关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一是建立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13个我市研究生联合基地,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并产出高质量成果,解决培养实践过程空心化,形式化等问题。2023年学校获批12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共面向七个产业链。工程硕士调整为按领域培养,并将202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相应进行调整。二是改革研究生导师选聘方式依托交叉学科平台,促进导师团队形成,支持基地建设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的双向赋能,解决学科师资队伍质量不均衡,研究生招生指标不合理等难题。


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大赛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系统科研训练。鼓励研究生自主进行科研创新实践探索,倡导本硕协同创新,提高我校研究生科研和创新实践能力,开展2022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申报评选工作,全校共批准89个本硕协同创新实践项目。同时,组织申报的2022年我市研究生科研创新一般项目和服务产业专项的申报工作,分别有11个博士、26个硕士一般项目,3个博士、31个硕士服务产业专项项目获批。举办明理研究生论坛,激励我校广大研究生的科研动力,增强科研学术交流与互动,促进交叉学科培养。


学校举办线上、线下明理研究生论坛


实施“地平线”计划,优化招生考试选拔流程。持续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基础学科、民生领域急需等学科倾斜;坚持支持我市发展,根据制造业立市的原则,向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车联网、新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中医药、绿色石化、轻纺等,12条重点产业链学科倾斜;坚持科技引领,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倾斜。围绕生源质量提升,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地平线”计划。一是“调结构”,持续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2023年6个工程类专业学位实行分领域招生,新增2个专硕领域、1个学硕专业;持续健全招生计划动态调配机制,向有大平台、大项目的学科倾斜,向科研经费充足、指导培养水平高的导师倾斜。二是“练内功”,推进各招生单位持续优化考试科目、精准科学命题,选拔有能力有潜力的考生。三是“展新姿”,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及导师宣传,打破信息壁垒。四是“辟新径”,推进硕本联合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培育吸引优质生源。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打造高质量导师队伍。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指导行为;完善导师遴选认定和申报条件,突出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基本条件,严把新增导师质量关;加强校内外导师的管理,科学设置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周期性考核评价机制;规划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细则,坚持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常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明理导师论坛,不断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


学校举办“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育人能力”明理研究生导师论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研究生教育必将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学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