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正文
站内搜索:

 

《中国教育报》——西马营村稻米“升舱”记

发布时间:2020-11-17 作者: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阅读量:()



11月7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先后报道我校扶贫工作成果,全文如下:



金秋时节,天津市蓟州区下窝头镇西马营村村口的千亩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收割水稻。种植大户王宗臣望着金灿灿的稻田,想到几个月前就已经接到的订单,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然而仅仅在三年前,西马营村种植水稻的境况还十分窘迫。那时的西马营村是困难村,没有产业项目,村集体账上基本没钱;村民种植的水稻口感差,连他们自己都不吃。


2017年9月,天津理工大学干部谢明带领学校驻村工作组来到西马营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感到很困惑。西马营村所在的青甸洼保护湿地拥有肥沃的黑土地,依傍漳河,是蓟州区唯一的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为什么不能通过种植水稻获利呢?工作组深入农户调研后得知,村民们种植的水稻虽然产量不低,但质量也不高,卖不上价钱,导致种植效益低,遇上年景不好,村民根本挣不到钱。


把好了脉,就要对症下药。经过研究,驻村工作组决定依托西马营村的土地优势,给这里的稻米升升“舱”,由从原来的“经济舱”升到“头等舱”。


可没成想,给村民开会商量改种高端水稻,却遭遇了村民的抵触情绪。“不中,不中,高端水稻成本高,价钱也高,卖不出去可咋办?”50岁种植大户王宗臣的话代表了村民们的普遍想法。


怎样转变村民的观念?谢明觉得,这件事需要有“领头雁”起示范作用。而被选中的“领头雁”,就是有着30年种植经验、被村民称为“王大哥”的王宗臣。


与王大哥私下里交流谈心,带他先后到宁河和宝坻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参观,承诺帮助他销售优质水稻5万斤……终于,王宗臣被工作组的诚意打动,同意拿出500亩地种植高端水稻品种。


2018年春天,经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专家推荐,驻村工作组为村里引进了“金稻919”“天隆优619”等优质水稻品种。他们协助西马营村成功申请合作社培育项目政策资金40万元,新建育秧大棚10个,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并邀请专家先后十余次来到村里,进行选种、育秧、病虫害预防、种植管理等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天,西马营村生产的优质稻米喜获丰收,经专业部门品质检测,稻米品质优秀。


谢明没有忘记对王大哥的承诺。让西马营村的优质大米被端上老百姓的饭桌,是稻米“升舱”计划的关键一步。在天津理工大学的鼎力支持下,艺术学院师生为西马营稻米设计了特色包装,学校工会为教职工每人采购了两袋大米,帮谢明完成了“包销5万斤”的承诺。


谢明没想到的是,很多老师及及其亲友吃过西马营村的大米后,觉得大米品质高、味道好,又来找他回购,优质大米很快销售一空。王宗臣算了一笔账:以前每亩地最多能获利300百元,如今种优质大米,每亩能赚600元,收入翻了一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9年,村里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将2500亩地种上了优质水稻。当年,西马营村生产优质大米140万斤,经济收入达到700万元。在天津理工大学驻村工作组推动下,蓟州区西马营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9年底,新成立的销售公司与村里的合作社签订了西马营稻米购销协议,构建了双赢的合作模式,从此西马营村的优质稻米不愁卖了。


在销售公司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单位、个人开始来西马营村采购大米,优质大米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用户也都成了回头客。今年稻子还没收割时,一张张订单就纷至沓来。


“如今村集体富裕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碗里的饭也越来越香。感谢理工大学的老师帮我们的稻米‘升舱’!”王宗臣怀里抱着刚收割的稻子,脸上乐开了花。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欣然)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

主校区地址:中国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邮编:300384 电话:0086-22-60215678 传真:0086-22-60215555津ICP备05003119号 津教备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