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正文
站内搜索:

 

学校举行“魅力化学•精彩化工”系列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20 作者:姚兆全、曹晋、张悦 来源: 化学化工学院  阅读量:()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学校于日前邀请南开大学教授徐加良、庞建东,厦门大学教授叶龙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森苗、励德爱思唯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志杰博士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徐加良作了题为《手性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学术报告。他向参会师生详细介绍了线性与非线性光学现象的产生原理、手性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OIHPs)的特点与发展,以及当前该领域研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围绕手性OIHPs材料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手性胺阳离子引入以及手性诱导策略,从分子层面实现对手性OIHPs材料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精确调控。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手性OIHPs材料的种类,还拓展了该类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



庞建东作了题为《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孔道环境调控与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针对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孔道环境的精准控制和调节这一领域难题,提出了利用配体构象控制框架拓扑类型和拓展组分数量调控孔道环境的整体研究思路,实现了具有特定孔道特性的MOFs材料的定向构筑及其孔道环境的精确调节;发展了多组分MOFs可控组装的策略,实现了多种功能基元在配位框架孔道中的有序配置和孔道环境的精准设计与调控;所构筑的材料在光催化、气体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叶龙武作了题为《基于炔烃不对称催化转化的手性氮杂环合成》的学术报告。他从手性氮杂环的重要性展开讲述,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发展基于炔酰胺等杂原子取代炔烃的手性金属催化、手性有机酸催化、手性有机碱催化和可见光催化等催化新模式,为系列重要手性氮杂环的结构多样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和新途径。



徐森苗作了题为《不对称碳-氢键硼化》的学术报告。他阐述了不对称碳—氢键活化的挑战性,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硼基强的σ给电子特性,发展了以硼作为配位原子的手性双齿硼基配体(CBL),以及基于碳–氢键氧化加成机制的CBL/铱催化体系以及相应的不对称碳–氢键硼化反应。



张志杰作了题为《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数据视角》的学术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数据选刊投稿,利用期刊影响因子、h-index和FWCI等指标的计算方法,提高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穿透传统文献引用的专利、政策、SDG等国际前沿最新的评价指标,助力开拓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视野,有效提升科研影响力和辨识度。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下一步,学校将邀请更多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科研能力及专业素养,助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精彩专题

主校区地址:中国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邮编:300384 电话:0086-22-60215678 传真:0086-22-60215555津ICP备05003119号 津教备0064号